养鹿作为特色养殖项目,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但实际养殖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。以下是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:
一、疾病防控问题
1、消化道疾病
问题:鹿因饲料变质或饮水不洁易引发肠炎,表现为腹泻、食欲下降。
解决:立即停喂变质饲料,提供清洁饮水。轻度腹泻可喂服磺胺类药物(0.1g/kg体重),重症需注射抗生素并补液。
2、寄生虫感染
问题:体外寄生虫(蜱虫、疥螨)和体内寄生虫(线虫)易导致鹿消瘦、脱毛。
解决:定期用0.1%伊维菌素溶液喷洒圈舍,春秋季口服阿苯达唑驱虫(5mg/kg体重)。
二、饲料管理问题
1、营养不均衡
问题:饲料单一导致鹿生长缓慢、鹿茸产量低。
解决:合理搭配青贮饲料(玉米秸秆)、精料(豆粕、麸皮)及矿物质(骨粉、食盐)。冬季补充胡萝卜等高纤维蔬菜。
2、饲料霉变
问题:储存不当引发霉变,导致中毒。
解决:青贮饲料压实密封保存,精料存放于干燥通风处,霉变饲料需焚烧处理。
三、环境管理问题
1、圈舍潮湿
问题:潮湿环境易诱发蹄病和呼吸道疾病。
解决:圈舍地面铺设10cm厚沙土或木屑吸湿,每日清理粪便,雨季加强排水。
2、密度过高
问题:拥挤导致打斗受伤或应激反应。
解决:成年鹿每头需4-6㎡活动空间,公母分群饲养,发情期单独隔离易攻击个体。
四、繁殖问题
1、受孕率低
问题:母鹿发情期不明显导致漏配。
解决:8-10月发情期每日观察,发现母鹿阴部肿胀、频繁排尿时及时配种。采用人工授精可提高好种公鹿利用率。
2、幼鹿成活率低
问题:初生仔鹿抵抗力弱,易受冻或感染。
解决:产房温度保持15℃以上,产后1小时内帮助仔鹿吃初乳,7日龄后补喂精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