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茸的市场标准体系涵盖等级划分、理化指标、产地认证、加工规范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维度,具体如下:
一、等级划分标准
1、整枝鲜鹿茸
一等:肥嫩挺圆的三叉或莲花形,无畸形、破皮,茸内含血充分,鲜红色,含水量≤65%,单支重量≥4000克。
二等:较肥嫩的三叉或四杈形,顶端丰满,单支重量≥4000克。
三等:茸重不足4000克,略显毛粗,无破皮。
2、整枝干鹿茸
一等:含水量≤15%,质地松嫩,嘴头饱满,无虫蛀或乌皮,单支重量≥1500克。
二等:嘴头较丰满,其他部位破皮不露茸。
三等:允许嘴头破皮,但无怪角。
3、鹿茸片
根据部位分为四类:蜡片(顶端,营养价值高)、粉片(中上部)、血片(中下部)和骨片(底部,接近骨化)。
二、理化指标
鲜鹿茸:水分≤65%,灰分≤20%,水/醇溶性浸出物分别≤25%、10%。
干鹿茸:水分≤15%,灰分≤45%,水/醇溶性浸出物分别≤16%、3%。
干鹿茸片:水分≤8%,灰分≤45%,水/醇溶性浸出物分别≤18%、5%。
三、产地认证与地理标志
清原马鹿茸:受地理标志保护,范围涵盖辽宁抚顺7个县区,需符合种源、饲养环境、加工工艺等要求,生产者可申请专用标志。
吉林梅花鹿茸:作为主产区,吉林主导制定了《梅花鹿茸分等质量》等4项国家标准,规范等级鉴定及加工流程。
四、加工规范
1、饲养要求
鹿舍需背风向阳,每头鹿圈舍≥5㎡,运动场≥10㎡。
饲料以阔叶树叶、青贮玉米为主,需定时定量并保障饮水清洁。
2、采收与加工
鲜茸采收后需经煮炸、烘烤等工艺处理,传统热水煮炸法仍为主流。
麻醉锯茸需注意药物残留对安全性的影响。
五、质量控制体系
质量标志物:以羟脯氨酸、硫酸软骨素和γ-氨基丁酸为核心指标,建立化学检测方法。
标准化体系:吉林已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,包括国家标准8项、行业标准17项等,强化鹿茸品质与安全。
六、市场监管与创新
市场需防范基原混杂(如驯鹿、驼鹿伪品)及非法激素使用。
分子生物学技术(如COI基因检测)被用于鹿茸基原鉴别。
|